有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心源性猝死(心臟驟停導致的死亡)總人數超過50萬,搶救成功率僅為1%。而心臟驟停多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公共場所,高發地點主要是運動場所、交通樞紐、大型商超等人員密集地,一旦發生很難得到及時的專業急救。因此,院前急救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個階段AED可以發揮關鍵作用。
提起AED,不少人可能一片茫然,但說起它的中文名稱“自動體外除顫器”,相信很多人就恍然大悟,知道它是搶救心臟驟?;颊叩摹熬让衿鳌?/strong>。AED在哪里可以見到?誰來配置?誰來培訓和使用?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探訪了北京市多處公共場所,采訪了相關專家。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9年中國死亡數據統計中,中國每年因為心臟驟停而死亡的人數,為54.4萬人在所有的死亡因素中,心臟驟停致死數量位居第一,遠高于因交通事故、安全生產等原因。
北京市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講師傅喜介紹說:“大部分心臟驟停的患者在發病的最初時刻心電圖表現為心室顫動和無脈性室速,這是兩種致命的心律失常。AED能夠自動識別異常心律并給予電擊除顫,搶救心臟驟?;颊叩某晒β蔬h高于徒手心肺復蘇。心臟復蘇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4分鐘,如果在心臟驟停的1分鐘內,通過AED對患者進行電擊除顫,救活概率為90%,每延長1分鐘使用AED,搶救成功率就會下降7%~10%,所以一定要盡快使用 AED?!?/span>
AED對搶救心臟驟?;颊呷绱酥匾?,不止在于它的有效性,更在于它的便捷性。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介紹,AED是一種針對非醫療急救專業人員使用的便攜式醫療設備,它能夠自動分析發病者的身體情況,并決定是否進行電擊除顫,更智能也更準確,俗稱“傻瓜機”。相比人工心肺復蘇(CPR), AED可以直接改變患者的心肺狀態,所以設備一旦抵達現場就要立即使用,這樣才能提高搶救成功率。
2021年11月30日,在北京市豐臺區龍源飛揚羽毛球館,發生了一例工作人員利用AED成功施救一名倒地球友的案例。
當事人球館工作人員謝靈美女士回憶道:“那是晚上8:30,在前臺我聽到有人突然暈倒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打開應急救護箱,取出AED,帶著另一名同事向倒地患者跑去。那是一名40歲左右的男士,我們到場時,一位球友正在給他做人工心肺復蘇。我一邊接手做心肺復蘇,一邊讓同事打120急救電話,然后按培訓的步驟給患者用上了AED,這時距離患者倒地大概過去了2分鐘。經過分析,AED進行了一次電擊除顫,患者心率恢復正常,慢慢醒了過來。救護車到來后,隨行的護士看 AED很驚訝,還說要是沒有AED,估計人就沒了?!?/span>
記者查看當時AED的數據記錄發現,設備總共分析了3次,電擊了1次,總時長2分22秒。從開機,電極片貼靠開始心率分析,到建議電擊,電擊完成,每一步都有清的時間標注和心率曲線圖,整個過程一目了然。
北京市紅十字會搜集的信息顯示,2021年度,北京市通過AED成功施救的案例有4例。鮮活生命“復蘇”的背后,是加快推動公共場所配備更多AED、發揮AED的作用挽救更多生命的社會共識。
解決“必須配置”和“誰來配置”問題
不少人發出疑問,既然AED這么重要,為什么公共場所并未大面積普及?以北京為例,我們可以一探AED的布局之路。
其實,早在2006年,AED就在北京公共場所出現了。當時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為了提升第一時間救治患病人員的設備支持,率先在航站樓布設了AED 。機場這類人員密集的大型公共場所配置AED是特別有必要的。
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為例,疫情之前高峰期日客流量能達到近30萬人,AED的配置是很重要的急救保障。目前,該機場共安裝AED設備70多臺,2019年投入運營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安裝AED設備40臺。除了AED的配置,機場還設置了急救站(室),配備了專業急救人員和急救設備。
AED在北京公共場所的布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為推動AED在重點公共場所的配備,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呼吁,更有委員拿著AED設備上“兩會”,建議政府主導,在公共場所推廣配備“救命神器”。
2016年,《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發布,提出公共場所要配備急救設備設施,但并沒有針對AED布局的明確規定。
2018年,《北京市公共場所醫療急救設施設備及藥品配置指導目錄(試行)》出臺,AED在配置目錄內,但該文件屬于指導性,沒有解決“必須配置”和“誰來配置”的問題。
2019年,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公共交通場所AED等急救設施設備配置工作會,率先在公共交通場所發力推進AED的普及。
2021年,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市紅十字會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重點公共場所社會急救能力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1年﹣2023年)》,全面啟動重點公共場所AED等急救設施設備配置工作,提出到2023年底前,全市機場、火車站、交通樞紐、學校等重點公共場所實現AED等急救設施設備全覆蓋,全市配置總量不低于5000臺,達到常住人口每10萬人不少于20臺。
AED的布局建設正式進入“快車道”。
如何讓更多人會用敢用AED
AED有了,關鍵是還要有人會用,掌握必備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北京市要求,由北京市紅十字會和北京急救中心負責AED的操作培訓。市紅十字會應急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AED的操作培訓是應急救護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1年,北京市紅十字會完成應急救護取證培訓21.56萬人,12萬人受益于應急救護知識大講堂,為推進力度最大、惠及百姓最多的一年,受訓群體包括公共交通站點、學校、消防部隊、公園景區、體育場館等各類人員。
目前北京市紅十字會掛牌的培訓基地總共有33家,培訓講師700多名。2022年,計劃開展CPR+AED取證培訓10萬人次,舉辦多種場所普及宣傳活動200場,并通過電視、廣播、公益廣告和多媒體推送等多種形式加強應急救護宣傳倡導,營造“人人學急救、你行我也行”的社會風尚。
除北京市紅十字會外,北京急救中心也有27家培訓基地,培訓師資將近300名,基本都是醫生、護士,2020年以來取證培訓將近6萬人。
陳志說:“其實,救人靠的不僅僅是AED,而是整個社會急救體系。AED配備了,得有培訓,才會有人懂急救技能,會操作AED。遇到有人發生危險,還得有人敢用AED,不害怕麻煩或承擔法律責任。這都需要一個完善的社會急救體系作支撐?!?/span>
陳志坦言,當前,北京市的AED配置數量、接受過急救培訓的人數,相比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AED的布局規范、外觀標識、設備維護還都需要進一步細化標準。下一步,他們的目標是把培訓基地納入三甲醫院,擴大培訓供給,加強質量控制。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北京市的AED設備信息未來將會接入120急救指揮調度系統,不僅能分析不同場所AED的使用頻率,還能迅速呼叫救護車。AED的點位也會在“首都之窗”網站的相關服務地圖上標注,面向公眾公開,方便急救志愿者就近獲取和使用AED設備。
關于AED如果你需要進行AED操作或急救相關技能培訓、AED設備采購,請給我們留言!
公司名稱: 天一醫療
手 機: 15904897058
電 話: 0471-4905170
郵 箱: nmgty2013@163.com
地 址: 內蒙古呼和浩特賽罕區中海財富廣場C座4層